央視:冬季33%患者低溫燙傷,更應選擇安全的取暖產品!每到冬天,低溫燙傷的新聞就會占據人們的視線。近日,常州88歲的黃女士用熱水袋捂腳取暖,不想卻被燙傷,甚至出現潰爛。醫生表示:科室每天新增5、6個低溫燙傷患者,低溫燙傷約占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,老年人等對溫度不敏感的群體應格外注意。 低溫燙傷,是長時間接觸44℃到50℃熱源造成的漸進性損傷,比普通燙傷更嚴重。傳統的保暖產品,只是單純的發熱,不具備控制溫度的功能,溫度最高能達到60多攝氏度,極易引起低溫燙傷,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。中國消防、中國氣象局等組織表示:冬季保暖,應選用溫度合適的保暖產品。 在生活中需要警惕這些產品容易引起低溫燙傷:
以下人群需格外注意低溫燙傷:
低溫燙傷了怎么辦? 北京三甲醫院醫生表示,低溫燙傷主要是由于長時間接觸基礎溫度不高的物體所造成的燙傷。如果癥狀較輕,可使用稀釋過的酒精或燙傷膏進行局部消毒處理。但若是比較嚴重,需及時前往醫院進行相關的治療。 那么,到底什么樣的保暖產品才夠安全,防止低溫燙傷呢?
傳統保暖產品的發熱時間很長,溫度又高,容易造成使用者對溫度的敏感度降低,就會容易引起低溫燙傷。
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,水蒸氣可以提高皮膚的角質層厚度,有效防止皮膚灼傷。 具有水蒸氣的保暖產品防燙傷的效果更好,更安全。 冬季低溫燙傷高發,傳統保暖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我們日益增加的保暖養生需求,不僅具有很高的安全隱患,也并不舒適,在選擇保暖產品時,我們可以選擇更加舒適安全的薄片型自發熱保暖產品,為健康美麗生活保駕護航! |